聯會旅程對2025異象的回應:宣教學上的一席對話

編者話:我們所以公開分享這份文件,是源於對建立和理解社群的關注。這份綜合出來的筆記並不代表威克理夫國際聯會的共識,或特定立場。它是百多個聯會機構共二百多名領袖和董事會主席的討論記錄。因此,它反映了聯會機構領袖的多元文化、意見和思想。我們在新場境,以新表達方式持續學習和發展關係。我們結伴同行,渴望充分參與神的使命。這是聯會旅程的一部分。

威克理夫全球大會

2016年5月6至7日

泰國清邁

在威克理夫全球大會期間的這兩天,與會者一起探討「聯會旅程對2025異象的回應」。我們都認同在參與聖經翻譯的過程中,2025異象起了提醒的作用,我們必須反省和回應在我們周遭發生和面前所見的事情。我們想到佩恩(Payne)的警告,他說:「正正因著我們在工場做著的一些事情,即使我們得了些成果,也不表示我們要停止檢視我們所作的。」[1]

我們探討2025異象,目的是:

  • 重新檢視和反思聯會的旅程對2025異象的回應;
  • 探索聯會機構目前所面對那些與2025異象有關的問題;
  • 每個聯會機構按著本身對聖經翻譯獨特的貢獻,承諾會面對那些或阻礙或促進聖經翻譯的成效的事宜。

這次討論集中以下範疇:

1. 概述聯會旅程對2025異象的回應

2. 2025異象表達出來的宣教學主張

2.1迫切性

2.2邁向以神國度為本的伙伴關係:

2.2.1以朋友關係建立伙伴關係

2.2.2在全球實際處境下建立伙伴關係

2.3倚靠神

分組討論和小休期間的交流,讓大家體驗到是次對話的首要價值。我們感謝在過程中協助討論的主持人(顧問和小組促進員),也感謝記錄人員,讓我們可以一瞥二十八個小組的討論內容。這些記錄已集成共一百頁的英文筆記,有意者可發電郵至Missiology@wycliffe.net,向高爾澤(Stephen Coertze)索取 。

這系列的筆記也整理成為這份長達十頁的撮要。本撮要並不代表整個討論所確切表達的內容,卻嘗試反映這些組成聯會的豐富想法的深度和多元性。歡迎使用這份撮要中的點子,繼續討論。

聯會旅程對2025異象的回應

這趟旅程到目前為止⋯⋯

反思是至為重要的。它改變我們的觀點。當門關上時,我們是否願意通過另一扇新的大門,朝我們從來沒有去過的方向走?在一個機構裏,反思必須在不同的階層推進,從董事會、辦公室,到工場人員。反思事情怎樣改變,思想該怎樣做,怎樣回應這些現況,都是非常重要的。反思表明我們倚靠神,信任神,並願意花時間作具創意的思考。

教會聯繫是當今宣教使命的共同主題。宣教學改變了教會的想法。傳統的宣教和方法將要改變。我們必須與本地的、國家的、國外的教會聯繫。教會正在改變,威克理夫也必須與時並進。在聖經翻譯機構裏,「教會的使命」有時變得好像是選擇性的,這樣很不妥當。威克理夫必須與地區教會更深的互相依靠,包括在解決問題、分享資源,和持續發展上。那我們該如何使更多教會投入宣教?

人道主義的宣教與聖經翻譯攜手前進。

地區參與/擁有權是必要的。我們必須尊重本地人的需要,請他們教導或協助,而不是一味的做。我們須在現行架構內發展策略。經費籌募的機構當認識到地方和國家的決策。

今天,我們在宣教裏有更多互相倚靠的關係。我們要在「我們接受」或「我們施予」之間尋找中位點,變成「我們既接受也施予」。在財政倚靠的範疇裏,我們得非常小心;作領袖的在處理金錢時,更要抱持非常敬虔的態度。

現在重溫2025異象是合時的。聯會機構各有不同的歷史,不是所有在威克理夫裏的人都完全明白這異象的原意 —— 這異象關乎社群轉化和本地自主,而非單單是點算翻譯項目的數目。這異象賦予人包容而非排斥的力量;無論是動員教會,推廣宣言,增強迫切感,還是在西方和南半球的教會之間建立伙伴關係,它都是個有用的呼召。

我們需要伙伴關係、沒有疆界的事工,小機構也可以在地區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們須要善用自己的強處來參與聖經翻譯工作。「我們同心便可以」。尋找自身的身份是關鍵的,認清楚自己的強處和弱點,好使我們知道如何彼此服侍。有些機構可以成為國內以至國外其他機構的榜樣。我們需要更多故事,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重要的,都是神故事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故事中吸取教訓,不管那故事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2025異象表達出來的宣教學主張:迫切性

「迫切」這主題,就神的使命、我們在其中的參與,以及世界各地民族的需要,揭示了一種寛廣的觀點和深邃的關注。

在2025異象的背景下理解「迫切」這個詞語的含義,包含了那些視之為生死悠關的想法。許多語言群體仍未得到聖經,那些人還沒有認識救世主便與世長辭;而教會沒有神的話語作為基礎,也無法茁強成長。末日將到,黑夜已近。世界不斷改變。神吩咐我們去,乃是祂的旨意。因此,「迫切」所講的,是建立更多的伙伴關係,聚集本地與全球的資源,早日完成翻譯。

對另一些人而言,「迫切」是關於制訂策略,過於加快工作步伐的;他們認為「重點」和「優先次序」,是比「迫切性」更為合適的用詞。別草率行事,要耐心尋求神的指引。迫切感比較關注怎樣完成工作,過於何時完成。迫切感也不應該取代社區參與、發展伙伴關係,和教會的參與,反之,我們應該開拓機會讓人更多參與,更少壓力。

許多威克理夫機構已受了迫切感的影響,有些定出了特定的語言社群或教會的數字,作為與這些群體聯繫的目標,也有些更著意董事會的培訓,和教會伙伴的發展。一些機構尋找機會與其他地區的威克理夫機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又有許多機構花更多時間反思神的使命和聖經翻譯在其中的角色。

當提出關係和責任的議題時,往往引起張力。關係需要時間建立,但利益相關者卻期望快速而可衡量的結果。處境不同,語言群體不同,迫切感的定義也會有所分別。因此,我們的回應必須因地而定。宣教是屬於神的。祂是那位按著自己的時間表完成宣教使命的神。祂邀請我們參與其宣教使命,但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我們。我們的迫切感有多大,在於我們對神的心意、祂的旨意、祂的使命等有多好的理解。因此,迫切感必須加上用心而恆切的禱告。

作為一個聯會,我們的共識是要禱告,這是首先,也是首要的;然後我們要制訂策略,解決所有合作伙伴的需要和期望。為了完成祂的使命,我們必須倚靠神供應所需。我們要建立強壯而健康的關係;更好地溝通 —— 在我們自己、支持者、合作伙伴和本地社群之間,更多又更有效的溝通。我們要捨棄控制權,從而發展伙伴關係,讓我們可以自由地更多冒風險,作出種種貢獻,集中資源,以新方式彼此支持。我們的思想要長遠、整全,要從過去中學習,分享經驗,互相學習。

2025異象表達出來的宣教學主張:
邁向以神國度為本的伙伴關係 以朋友關係建立伙伴關係

有人說友誼是從伙伴關係培養出來的,也有人說伙伴關係是建基在友誼上的,還有人認為兩者並不需要對等。有人說友誼和伙伴關係就像對家庭的委身,也有人說兩者都不是永久如家庭的,反而是個選擇,講求承諾。很多人視「友誼」和「伙伴關係」為兩個可以互換的詞語,可是話說回來,它們在幾個層面上都不盡相同。

大家一致認同,文化模塑友誼,而且我們自身的文化對良好的友誼有很不相同的定義,甚至可能造成嚴重分歧。不過,所有人都同意經得起衝突的友誼更堅強,更真實。

比起伙伴關係,友誼是更個人的。友誼可以維持,伙伴關係卻會終止。友誼須要花時間相處,彼此接近;如果分隔千里、有文化差異和時差,友誼便不容易維繫。在聯會裏,由於要花時間在旅途和款待上(如食物、咖啡、滿足彼此需求等等),故此無論從時間或金錢上講,友誼都是價格高昂的。

友誼建基在合乎聖經的愛這個元素上。一個追求友誼的人是友誼的主體而非客體 —— 是施予而非接受,是同慶賀而非競爭,是虛心認識彼此平等。好朋友互相信任,彼此忠誠。真誠的友誼要付上時間才能好好發展。

另一方面,伙伴關係可以隨著業務協議而迅速建立起來;伙伴關係也講求承諾、誠實、守信,但可以輕鬆地應對因距離和時差而帶來的不便。伙伴關係是建立在共同的異象和明確的承諾與目標上的。然而,除了單純講求成效外,我們一起服侍也是因著這是神的旨意,知道我們在事工裏同心合作,便能榮耀神。伙伴關係是精神上的努力,反映神呼召我們活在社群中。

機構之間的伙伴關係是可以很實際的。然而,機構之間的友誼卻因著領袖的轉變而變得困難。另一方面,領袖是自己機構的榜樣,示範何謂真正的友誼。領袖必須帶頭在聯會裏建立友誼。

友誼有許多不同的層面。一個人是無法處理太多深厚的友誼的。友誼很昂貴,所以也很珍貴。有些人認為把時間、精力和資源集中在幾段良好友誼的素質和持久性上,更為實際。

因著友誼,生活和工作更美麗。神並不以做我們朋友為恥呢。

2025異象表達出來的宣教學主張:
邁向以神國度為本的伙伴關係
-在全球實際處境下建立伙伴關係

認識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有助我們好好了解聯會的運作。我們在基督的身子裏聯合,有共同的信仰,共享資源和人手,這些都讓聯會社群可以發展具創意的伙伴關係和策略。在這樣的伙伴關係裏,無論在本地或全球的層面上,都沒有人比另一個人價值較低。當有人有需要,資源便會慷慨地從有資源的任何地方提取出來幫忙。因此,我們可以自然地更開放自己,分擔困難,赤誠相對。聯會的力量來自機構間的關係,這裏沒有控制中心,卻有帶影響力的多個中心,民主化的權力。

全球化讓我們迅速接收他人的資訊和鼓勵。在一處取得成功的事情,隨即在其他地方出現。全球化強調我們個別處境的獨特性,促使我們思想如何共享、合作、互相學習,卻不失自己的身份和獨特性。全球化營造了一種團結和友好的普遍意識,並讓我們帶回本地的處境去。 多元重心主義(Polycentricism)使我們與本地教會的關係更好。許多本地教會需要世界性的伙伴關係,也有許多本地的力量期望在世界的層面上發揮。

然而,全球化/全球本土化和多元重心主義也引起一些關注。這些現象稀釋個人主義 —— 民族、文化和機構的單一化。多元重心主義挑戰教會的管治系統;教會越發渴望更直接參與宣教的想法,則引起合作伙伴憂慮事工失去控制。此外,基於歷史而出現的自然恐懼,也可能在人進入共享權力的系統前,產生猶豫(想想殖民主義的歷史,或者SIL歷史上在很多處境下的定位)。有些機構在自己的處境下,寧可選擇階級結構,要他們融合流動的全球結構,並不容易。再者,一個機構面臨的困難會影響其他人。舉個例,在一個群體內發生的金融危機可能影響對別人的資源; 而好像「神的兒子」那種具爭議性的議題,也會對許多人帶來張力。全球伙伴關係令各機構的透明度愈來愈高,而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政府機關也愈來愈注意到其國家內的活動。這些暴光無疑增加了危險性,對在敏感地區的人員和項目產生不良影響。

我們必須確保伙伴關係無論在時間、權柄、擁有權、能力上,施與受雙方都平衡、平等。我們需要良好的平台,讓機構在其上互相分享最佳做法;又需要幫助溝通的系統,和適合個別處境的技術和策略,來應對七道參與溪流。我們要承認所犯的錯誤,尋求寬恕,修補關係。復和必須真心誠意。我們必須謙虛,更多聆聽神和彼此的話;少說話,多一起學習;願意捨棄權利,擁抱混亂,明白我們需要在世界和世界至本地(全球本土化)的層面上更好的溝通和協調。為了建立關係,更好地應對需求,我們要銳意藉會面建立互信,並在所有層面上互相倚靠的關係。

2025異象表達出來的宣教學主張:倚靠神

倚靠就是向神捨棄自己

我們的生命不屬於自己,因此我們倚靠神。我們是倚靠祂的受造物。神愛我們,因此我們在自己的身份中感覺安全,並選擇完全靠祂而活。神變得比甚麼都重要。我們先求祂的國,相信祂必供應一切。我們問:「在神眼中甚麼是最迫切的?祂優先考慮哪些事情?」

倚靠是平衡

在計劃裏,倚靠會打亂等候神和順服而行之間的平衡。我們制定計劃,然後輕輕抓住它,如果神要我們行,便放手。我們銳意而積極地信任神,既不是追求自己的目標,也不是尋求快速容易的解決方法,或懶惰,或消極,卻是懇切禱告,心存盼望地等候,順服而行。

倚靠是自由

聖經翻譯項目屬於神。生命轉化是神自己的工作,不是我們的。既然一切都屬於神,那麼祂也負責完成這工。倚靠神使我們從資源和時間限制的憂慮中釋放。我們承認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靠自己。雖然我們也要負責任,作神的好管家,但倚靠神使我們從爭取成功的緊張和壓力中釋放。既知道神必信實供應,我們便信靠祂必再次供應祂的工所需用的一切。

倚靠和焦慮不能共存。迫切感不應該破壞我們對神的倚靠,相反,它使我們依靠神。我們要相信祂的時間表。

倚靠是禱告

禱告行動,是倚靠神的一種表現。我們不只在資金或資源上倚靠神,也向祂尋求智慧。要防止倚靠自己或獨行獨斷 —— 兩者皆是罪,是一種自律的操練。倚靠是謙卑的 —— 與神親密的最終考驗。

倚靠是雙向的

倚靠神使我們自由地在雙向的關係中建立關係和伙伴。伙伴關係迫使我們更加信任神。伙伴關係並非基於物質,卻基於神。沒有人會比另一個人更大或更小。當我們需要時,我們可以呼籲國際社會幫忙。我們願意犧牲,不求回報,也不會拿別人的好處。我們藉著傳遞對神的信靠(樹立榜樣)來互相幫助。我們都是脆弱的,同樣要倚靠神。在伙伴關係中,我們向彼此樹立倚靠神的榜樣,從而互相幫助。有時,這個教導,那個受教,有時相反。我們要銳意在互動中建立對神的信靠。

 

[1] Ott, C and Payne, J D (eds) 2013.  Missionary methods: Research, Reflections and Realities. Pasadena CA: William Carey Library. p. xv.

 

01/2024

述說聖經的故事

一個博物館竟然是威克理夫國際聯會的機構之一,或會令人驚訝,為此,聖經嗎哪博物館(Maná Museum of the Bible)的領袖分享說,博物館的熱忱是啟發人探索聖經、聖經歷史和聖經神學。

進深閱讀

菲律賓

從舊約聖經的角度看神

在2009年順利完成自己語言的新約聖經後,基納賴亞人(Kinaray-a)與菲律賓聖經翻譯會合作翻譯舊約聖經,一起進深地認識神。

進深閱讀

非洲

CABTAL 如何在飽受暴力蹂躪的地區完成九個新約譯本

自2017年起,喀麥隆部分地區的翻譯工作因著一場迄今已造成大約六千人死亡的社會政治危機,幾乎陷於停頓。然而,即使在逃命期間,翻譯員仍繼續翻譯其語言的聖經初稿。

進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