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伙伴:英語課程
2021年8月至10月期間,兩名新加坡威克理夫的成員為我們部分印尼事工伙伴開發了網上英語課程。我們跟課程統籌主任威廉談過,以了解教授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是怎樣的一回事。
1.請談談這些課程,它們是怎樣開始的?
這項印尼人的英語課程事工是我們應印尼伙伴的要求而展開的。時間上,那正值我和太太米歇爾修讀英語教學能力﹙TESOL﹚證書課程。我們經過多年海外事奉後返回新加坡,選擇這課程,是為了裝備自己日後到其他工場服侍。神的安排真的完美!
印尼的聯絡人表示,有四十二名學員對英語課程感到興趣,換言之,我們得招募老師教班了。我們設計了一張傳單,反應十分理想;我們從三十多名應徵者中挑選了十名教師,當中兩人來自新加坡威克理夫,六人來自新加坡的教會,一人來自馬來西亞。
在印尼聯絡人幫助下,學員參加了一項語文評核測試,向我們呈交了一段自己的錄音,以英語回答五條問題,以決定他們的水平。有了這些資料,學員被劃分為三個級別,納入五班,即兩班初班、兩班中班和一班高班。
為協助老師備課,我們購買了一套網上教材作為教學資源。
英語課程在2021年8月開始,至10月28日結束,每星期上課兩次,五班各上了共二十二小時的課。
2. 在教授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時,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上述的語文評核試讓我們大概知道學員的英語水平,但卻不十分準確,因此初時老師要按他們的真正水平調整課程的內容。兩個星期後,學員和老師互相了解多了,學習便開始上軌道。
另一項挑戰是部分住在偏遠地區的學員的互聯網訊號較不穩定,上課時常要重新接駁上網。
3.你從這課程中的最大收穫是甚麼?
上課的目的是加強我們印尼伙伴的英語能力,好讓他們更有效地翻譯聖經。
跟他們一起上課,感受到他們的熱誠,眼見他們的進步,便是作為老師的最佳回報。
我們看到學員不單止在利用Zoom上課時運用英語更為自信,在社交媒體上也運用自如。他們不只是師生,或聖經翻譯運動的伙伴,更是主內弟兄姊妹。有學員課程期間結婚、畢業、患病或有家人去世,彼此也能憂戚與共,我們像是一家人,真的期待有一天能夠彼此見面。
4. 你對義務老師有些甚麼忠告?
由於部分學員的互聯網不太穩定,減少對科技的倚賴(利用Zoom上課除外)有助學員上課。對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員而言,少一些教授,多一些練習和口試的機會,幫助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