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經訓練新方向

每一種文化、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極限,但神仍然放心把聖經翻譯放在有限的人跟有限的文化和語言中,我感覺自己在這個學習裏更謙卑,也更敬畏神。祂的心意這麼廣大,卻仍然願意欣賞並且接納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

談到在一個聖經翻譯課程的領受時,來自中華威克理夫的金克宜這樣說。

「神使命中的語言與翻譯」首個單元在新加坡門徒訓練中心舉行。

或者聖經翻譯仍予人高不可攀的感覺,以為只有語言學家才可參與;但克宜參與的這個聖經翻譯課程 —— 「神使命中的語言與翻譯」(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in the Mission of God, 簡稱LTMG)卻有點不同,課程以神的使命為焦點,內容較整全,入學對象也較廣泛。

LTMG首個單元由威克理夫國際聯會(簡稱聯會)亞太區領導團隊和新加坡威克理夫合辦,並於2019年12月2至6日舉行。十四名學員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當中有考慮投身宣教的年輕信徒、教會及其他差會的全職人員,也有聯會機構領袖,和實際在參與譯經項目的人員。

亞太區領導團隊所以籌辦LTMG是要回應聯會董事會的任命,同時為了支援聯會機構參與語言項目的管理,希望與聯會機構一同發展可應用到本地處境並較整全的聖經翻譯課程。聯會的理念是每個參與聖經翻譯工作的人,都應該接受培訓和裝備,認識這事工在神的使命中的角色。

還需要新課程嗎? 

自1942年起,威克理夫聖經翻會便積極參與聖經翻譯及跟語言相關的事工,而現時也有很好的語言學訓練,那還需要新課程嗎?這課程與現時的有何不同?課程對象又是誰?

聯會亞太區總幹事萬曙寅表示:「我們在不同層面都有培訓的需要。」

哈梅林博士(站立者)在課堂上與學員互動交流。

他續稱:「我們要培訓正在探索以聖經翻譯作為人生詔命的人,也要訓練已在參與譯經項目的母語翻譯員、促進或顧問。」

課程的主要導師哈梅林博士(Dr Bryan Harmelink),現任聯會的伙伴合作總監。過去四十年,哈梅林博士曾在智利從事聖經翻譯,也曾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多個地區作譯經顧問,經驗豐富。對威克理夫及各伙伴機構在語言學分析的培訓上擁有的優良經驗,他充分予以肯定,但他指出新課程的焦點有點不同。

認識語言在神使命中的角色

他說,以往的訓練多側重語言學分析,這課程則強調認識神的使命,特別是語言的角色,例如,神怎樣在祂的使命中使用語言?為甚麼語言是祂在世上作工的基礎之一?

為鼓勵學員按著聖經教導反思語言、翻譯、神的使命和宣教等課題,課堂上多有查考聖經的時候。攝影:Gary McMaster

哈梅林博士解釋:「[這課程]較多從神學的角度,而非分析的角度看語言;看神的使命因何是聖經翻譯運動的根基;看我們該怎樣同心工作,彼此聆聽,在神的使命裏服侍;視神學為一項本地實踐,就是它為甚麼是教會生命和譯經員工作的重要部分。」

他說,課程對象是現役的譯經員,或希望與譯經團隊並肩工作的人,並較看重母語或手語人士對本身語言的直覺能力。

他期望課程能幫助學員反思語言是神送給我們的一份奇妙的禮物。只要他們對語言的認識夠深入,那不管日後要參與怎樣的翻譯工作,就都能有效地促進其中進程。

對聯會機構有裨益

萬曙寅說:「[課程]涵蓋多個重要的範疇,都是對聯會機構有裨益的。」

通過小組討論,學員從自我反思和聆聽別人來學習。

不過他補充,聯會無意指示聯會機構如何採用哈梅林博士的這些訓練,因為他相信任何培訓都必須適切本地處境,有些機構可能應用在威克理夫營中,另一些則用來訓練促進員或母語譯經員。

萬曙寅也希望日後,LTMG能獲區內的神學院認受。此外,課程以單元形式進行,可因應未來的受訓對象而調節,很有彈性。

其實在新加坡前,哈梅林博士已經與青年使命團(YWAM)合辦LTMG,共七名學員於2019年初完成,獲頒萬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Nations)認可的聖經翻譯應用語言學碩士。之後,他又與種子公司(Seed Company)合作,在開普頓的南非聖經學院(Bible Institute of South Africa)合辦相似的課程。 

在學員心裏播下種子

新加坡人張惠惠出身語言學,對語言間的文化差異一直興趣濃厚。在這次訓練中,她有何得著?

她分享說:「我很訝異,原來語言、翻譯和神的使命之間,是緊密地互相結連的。聖經翻譯不單是用目標文化那種不同的語言將福音呈現,更是要明白那文化及其文化敏感度,用那民族最明白的方式將福音呈現出來。」

張惠惠也看見語言如何直接影響翻譯工作、基督教、福音和她自己的信仰。她形容,這次學習有如一顆播在她心裏的種子,盼望有一天它會按著神的時間表發芽生長起來。 

中華威克理夫的金克宜(右)細心聆聽威克理夫亞太區總幹事萬曙寅(左)的分享。

馬來西亞人梁玲玲則最喜歡聽哈梅林博士分享在譯經史那些上鼓勵人心的故事,也明白到原來譯經工作深受全球化、社會科學和科技的影響。

梁玲玲是青年使命團的宣教人員,課程後不久便會在自己服侍的地方開展口述聖經翻譯項目。她希望自己能學以致用,懂得向隊員問正確的問題,一起完成更好的翻譯。

本身有多年宣教經驗的金克宜,回台灣後在中華威克理夫負責宣教動員,參加這個課程原是希望學習怎樣幫助台灣的年輕人投身宣教。她認為這訓練有助學員反思多元語言原是神特別的賜福。

她也學會從神的角度,就是祂對全地的心意來看聖經翻譯;並且祂怎麼運用語言和文化,透過聖經翻譯來介紹祂自己。

她分享說:「現在我鼓勵年輕人加入聖經翻譯,有更令人興奮的角度,更高的角度,就是讓年輕人想到參與聖經翻譯不是埋首在文字工作裏,而是參與在神那宏大的普世圖像裏。」

印尼Kartidaya的泰莉(Telly Novyanna Dadoalia, 左)與新加坡威克理夫總幹事陳金鋒一同參與晚間分享會。

在眾學員中,印尼Kartidaya的泰莉(Telly Novyanna Dadoali)是少數已在參與譯經工作的。

泰莉分享說:「對我已在做促進員的來說,[課程的]第一個影響是,我會更深入探索,同時更多欣賞我們所服侍的民族的語言和文化。

「他們不單要來到神面前,更要受鼓勵用他們的方式,他們的表達,最貼近他們心靈的語言,去敬拜神,與神建立更深厚的關係。」

展望

在五天的訓練完結後,哈梅林博士、萬曙寅及好幾位核心成員舉行檢討會,確認為長遠起見,未來當先以訓練導師為要。因此,他們已決定於2020年8月、12月,和2021年4月舉行三次導師培訓。

最後萬曙寅請大家禱告,求神透過這個課程讓更多人不單明白聖經翻譯的需要,更明白神的心意,就是祂藉著聖經翻譯想要達成的目的。

文字 / 攝影:Ling Lam(除特別註明外)

聖經翻譯里程碑:有待開展的語言少於一千種

聖經普及程度統計顯示全球取得巨大進展。

進深閱讀

尼日利亞的迅速崛起

隨著尼日利亞的翻譯項目增多,挑戰也隨之增加。

進深閱讀

大使命現狀報告

聯會兩位專家就洛桑運動一份重要報告的反思

進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