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心靈之旅的安全地方
「這個群體好像一個啟動裝置,鼓勵我們各人進深。它喚醒我內心,叫我繼續前行。」
一名參與威克理夫國際聯會首次主辦的線上領袖論壇的參加者這樣分享。這個論壇旨在鼓勵跨地區領袖的反思和互動,作為領袖培訓的重要元素。來自不同文化和地區的領袖,不論長幼,皆可真誠分享。一如神希望我們在眾人聚集的教會中活出福音,而不是獨自生活,當領袖聚首一堂而非單獨工作時,最能展現領袖才幹。
領袖論壇源自一份渴望,就是以小組形式,為來自聯會各地的領袖,提供安全而舒適的環境,建立真誠的關係。現今新冠病毒肆虐,舊有工作方式行不通,大家不能赴海外,怎樣保持這環境成為一大挑戰。
保爾特(Todd Poulter)是多年來協助聯會培訓領袖的顧問。他說:「我們可以利用一些事件作為起點或建立異象,但這些活動不能培訓領袖,不錯,它們可用作工具,但我們的目的是建立人人可以做的事情。」
領袖發展的旅程
這群體的概念早於2013和2015年兩次由聯會主辦的全球活動「領袖同行」(Journeying Together)中孕育。活動中來自不同年齡、文化背景、經歷的領袖聚集一起,自由分享經驗、掙扎和人生旅程。所有領袖不論年資均須放下身段,互動交流,不會論資排輩。
起初大家有些不習慣,但這些規定最終出奇地帶來機會 —— 對許多人而言更是新鮮的機會,容讓坦誠的交流,具創意的表達。用保爾特的話,很多資深領袖不再囿於別人對他們「無錯失、無可指責、永遠勝任」的期望。這機會讓他們分訴所面對的困難、軟弱,和所學到的功課。對部分人而言,在肯尼亞首次聚會中,那星期的亮點正是聆聽資深領袖談他們面對挑戰的經驗。一名新任領袖說:「非常感謝!現在我可以回到我的崗位繼續工作了,因為聽過你們也要克服困難後,我知道我並不異常。」
在土耳其的第二次聚會提出了「第三桌」的概念。參加者分為兩桌,即北半球 / 西方,和南半球 / 東方,每桌人都要回答這個問題:「有甚麼來自你所在地區的特殊價值可作為你送給另一地區,令群體更穩固的禮物?」每桌參加者都可以就對方贈予的禮物,表示接受、拒絕或要求澄清。然後,所有禮物會被列入清單,構成擁有大家認同的價值觀、文化和習俗的第三桌。一名參加者說,在他多年的宣教經驗中,從來沒有獲北半球的同事聆聽的感受。他說:「這是我第一次可以在會議上與北美人商討。他們通常只會指示我們,向來都是這樣。」
2018年在德國舉行的第三次聚會開創了一個跨越年紀和地區的領袖發展群體。聯會非洲區、歐洲區、美洲區的總幹事,從自己的地區挑選領袖參與(後來也有亞太區的領袖加入)。大家建立關係,提出新意念,例如一起讀一本書,雖然在百忙中要抽時間做這件事是很困難的。用WhatsApp群組分享代禱事項、想法和互相勉勵很有效,但主辦者希望有更深入的分享方法。
進深
領導拉丁美洲宣教協進會 (COMIBAM) ,同時是聯會美洲區領導團隊促進員的卡德納斯(David Cárdenas),與保爾特想到一個方法,就是邀請人數較少的一些領袖,組成領袖發展群體,作更恆常的交流。在聯會前任副總幹事(分區事務)暨領袖發展總監慕土里(Mũndara Mũturi)的帶領下,一個先導計劃開始了。領袖論壇在2020年6月開始時,有九名參加者;他們來自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代表了經驗深淺不一和文化背景相異的領袖。他們承諾一起讀一本書,每星期至少用一小時在線上分享閱讀心得。他們選讀的是范克林博士撰著的 Towards Global Missional Leadership: A Journey Through Leadership Paradigm Shift in the Mission of God。這本書不少人早已表示有興趣一讀。
成立領袖論壇的目的,是建立互動關係,而不只是單向溝通。小組會以范克林的著作為「活生生的資源」,組員會一起反思,而非各自閱讀。他們透過威克理夫國際聯會美洲區的方便線上平台Mi Comunidad作溝通分享。參加者登入領袖論壇的討論小組後,回應研讀中的篇章的問題及其他人的意見。他們每月會舉行一次視像會議,討論閱讀心得,並所讀到的內容與他們的領導工作的關係。參加者可以選擇語言(這裏指目前英文或西班牙文),傳譯由其他參加者提供。
保爾特說:「事情很簡單,利用好的資源在有效的平台上互動,聆聽別人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經驗,組員便能成長,然後找方法與其他人分享所學的。」
隔月,小組又會研讀保爾特快將出版、有關基督徒領袖的著作 Learning to Lead at the Feet of Jesus. 中的部分篇章。7月份研讀的篇章題為「神的基本工具」,內容提出領袖是神用作培育其他領袖的基本工具。保爾特說:「一如門徒會訓練能訓練其他門徒的門徒,培訓領袖也是一樣,領袖會訓練能訓練其他領袖的領由。這個先導計劃旨在讓他們透過互動達至成長,並將所學的傳授給他們影響所及的人。」保爾特說,一名組員表示閱讀范克林的著作後,說「我會與我的領導團隊分享」從書中初學的,他聽後很振奮。
一同反思
領袖將所學到的彼此分享,一向是聯會領袖培訓工作的重點之一。慕土里不單指導這些事工,更參與其中。慕土里向領袖發出挑戰:「你是管子還是瓶頸?」他說很多領袖是瓶頸,即是他們把所學的留在瓶子裏,但領袖應像管子,毫無保留地把所學的傳授給跟隨者。
在他們首次Zoom會議上,多名領袖論壇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知道使命屬於神,但再獲提醒是好事。其中一人說:「當我們缺乏對神的使命的了解,便會變得著重架構、數字、建築物和活動」,而不是使命本身。另一人則承認他讓很多的活動牽著自己走,為此感到掙扎。「我明白即使新冠病毒橫行,我不可能像以前一樣活躍,但神仍然會繼續完成祂的使命。」
另一名參加者說自己在忙亂中完成工作:「我卻不肯定力量是從神而還是從自己來。這是個反思的好機會,助我制止那股衝動,並作個反思的實踐者。」一名領袖談到從反思中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時說:「我看見身旁的領袖沒有抽時間來反思,因此徒然領導。」
卡德納斯對小組說:「聽著大家的分享,我看大家都認為范克林的著作是個平台,可在其上一同反思。我們面對的挑戰是怎樣以這種新領導模式影響別人。」這種新模式漸見影響力,不單在聯會內,更發展至其他相關的事工去。有領袖邀請一個網上祈禱小組的成員反思參與神的使命是甚麼意思。又有領袖是教會青年團契的導師,她開始與其他年輕領袖分享生命,幫助他們發展、帶領、成長。
一名參加者迫切地說:「我們地區的宣教運動,並無銳意計劃與下一代分享領袖的經驗,迎接未來。」
另一人說:「作為領袖,我們應該幫助年輕領袖了解周圍的世界,例如怎樣帶領眾人渡過危機。
投資在別人身上,你可不必是專家領袖。」
讓人成長的安全地方
好幾名參加者表示,能夠有一個安全的地方,與其他領袖坦誠表露自己的軟弱,很有幫助。一名領袖在視像對話中表示:「在我的處境裏,為保住名聲,成為受尊重的領袖,唯一方法是隠藏真正的自己。你不能承認或告訴別人自己的弱點,否則別人便不會尊重你。然而在這小組裏,我卻可以告訴別人自己作為領袖的真實一面。」
另一名領袖說:「按我們的文化,我們不談這些事情。這裏是我能夠與他人交流領袖這個身分的唯一一處。在別的場合,人們要求我作領袖、做事、付出;但這裏卻讓我反思我作領袖的實際做法、帶領的情況,並向其他領袖學習。」
保爾特表示:「我們的目標是他們能夠接續為其他人營造安全的環境,並且在各自的處境中,即使主流價值觀所標榜的好領袖,並非建基於聖經教導,仍能建立「逆流文化」的領袖。他們從這小組的互動中所支取的勇氣和盼望,足以幫助他們在各自的處境中與其他領袖建立同樣的文化。」
國際事工差會國際總幹事波缸喬柯博士(Dr Joshua Boganjoko)在其著作Rethinking Leadership: How African Village Traditions and the Bible Point Toward Renewed Leadership: 中寫道:
「⋯⋯我的門徒訓練經歷,從理解自己的根源對我的領袖價值觀和實際做法的影響開始;並且聖靈如何透過神的話語使用和轉化我自己及其他人豐富多采的傳統⋯⋯然而要全面理解和欣賞那深層的文化模式的巨大影響,我們必須在聖靈帶領下反思,熱切卻批判地審視我們的處境⋯⋯」
一名參加者說:「我們的挑戰是擺脫公司式的獨裁領導,走向愛的群體環境。」
保爾特補充說:「領袖必須營造讓人人都可以成長的環境。」
領袖一起學習
看見這個先導計劃的組員坦誠互動,組織者滿心感恩。群體漸漸形成,各入投入討論與神的使命和合乎聖經的領導相關的觀念。他們一起反思所學習到的,和如何應用到領袖的身分上。論壇一名參加者說:「能夠使我作為領袖的生命更強壯,這真是有裨益;這不單關乎行為,更關乎生命,和對他人的影響。」
神可以藉這個實驗帶來或多或少的成效,但明顯的一點是,我們確認群體,而非獨處,是領袖發展最有效的地方。舉辦異象分享活動或大型聚會雖有價值,但有時候「不大也不小」的模式反而是關係培養和坦誠分享的關鍵。我們目前的處境更需要具創意的聯繫方式,以配合人繁忙的日程表和後疫情的現實世界。
我們建立聯會領袖發展群體 —— 這線上論壇正是由此而出 —— 是希望藉此創建一種能夠持續的模式。一如保爾特所言:「當領袖能夠薪火相傳,傳承開去,領袖培訓就變得可持續。這並不講求財力和物力。他們的生命和聖經,就是課程內容。」
一名參加者說:「在疫症大流行下, 我們不是在辦公室書桌作領導,而是在家中、餐桌上。我們須作真實的人,而不單憑我們的名銜,和在機構的平台上作領導,卻是在真實的生活中、日常的責任上。我們是普通人,同樣要洗碗碟和照顧兒女,我們要成為這種真實的領袖。」
黑夜裏的工具
這個線上先導群體提供簡約的平台,適用於不同的處境。或許,領袖首先要明白的,是他們不能單靠自己行事,卻需要整個社群的支援,更要倚靠耶穌。一如一名領袖說的:「我感到⋯⋯自己好像黑夜裏的工具,有時看不清楚環境,該做甚麼,神沒有給我看清一切,我不知自己去哪⋯⋯我想親近耶穌,認出主的聲音,因為經驗告訴我自己缺乏作領袖的能力。我惟有親近耶穌。」
撰文: Gwendolyn Davies、Todd Poulter
協力: Jim Killam